网站概览
网站概览
心理咨询指南 怎样判断您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自己是不是有了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6方面加以判断: 1、是否有人际交往的障碍?比如,是否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人前是否感到自卑?社交场合是否手足无措、脸红心跳? 2、情绪是否恶劣?比如经常悲观、抑郁,焦虑、烦躁,或者易怒、喜欢攻击? 3、是否有查不清楚原因的躯体痛苦?比如,长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紊乱、体力下降、长期失眠等。 4、工作、学习和注意能力明显下降等。 5、是否有反常的、自己控制不了的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关门、做鬼脸等。 6、是否极度讨厌自己和厌恶别人等。 上述六方面的表现,每一个健康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一些,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才算得上是心理问题。 所谓一定强度,是指这些问题比较严重地影响了一个人的快乐和工作能力;所谓的时间,是指这些表现持续的时间,要在3至6个月以上。 怎样判断您的心理问题的轻重? 对于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客观评价问题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可以使较轻的来访者不必担负沉重包袱,使较重的来访者能引起警觉,得到及时的帮助。 判断心理问题的轻重,有以下三方面重要标准: 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现实检验能力,它涉及一个人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的吻合度,主观判断与客观吻合度越差,现实检验能力越弱,他的心理问题也就越重。重症精神来访者对事物的判断被幻觉和妄想所控制,严重脱离现实,是现实检验能力最差的人,所以,他们属于最重的心理问题。 判断心理问题轻重的第二条标准,就是他对人际关系和压力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越差,心理问题就越重。重症精神来访者的适应性明显退化,只能躲在“自恋”的小圈子里,他的生活只能和自己、以及自己的幻觉和妄想进行;边缘障碍的来访者只能适应非常有限的人际交往、处于半自恋、半公开的“边缘生活”状态;神经症来访者通常都可以适应一般的人际交往和压力,只不过适应能力打了折扣。 第三条标准,就是心理发育受损的阶段,受损越早,障碍越重。在出生后六个月内,心理发育受损,精神障碍在重症的范畴,可以出现精神分裂;六个月至十八个月期间受损,属于重症心理问题,可以出现边缘型心理问题、癔症;两岁至三岁期间受损,容易产生强迫或自恋障碍;三至五岁受损,容易出现社交恐怖等神经官能症和性心理问题。 把三条标准综合起来,就能对心理问题的轻重,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了。 有了心理问题,您该怎么办? 知道自己有了心理问题之后,人们的第一个情绪反应,往往是自卑。觉得自己被划到软弱无能的那类人中去了。其实,一个人是否患心理问题,是不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环境决定的,换句话说,是“命运”性的。它只反映和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发育背景,而不代表一个人是否坚强、是否有价值。 得知自己有了心理问题后的第二个反应,就是悲观失望。因为他们习惯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不幸的人,自己有了没办法克服的疾病。其实,据最保守的估计,人群中的心理问题患病率也在百分之二,就是说,在我国的十几亿人口中,至少也有两千万和你有大同小异的心理问题的来访者,所以,你并不是孤立的。心理问题也不是不可以治愈的,可以说大部分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咨询,得到缓解和治愈。只不过缓解和咨询需要付出精神、经济和时间的代价而已。所以,有了心理问题既不可悲、也不可怕,您只是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有了心理问题的“命运”。 有了冷静的思考之后,就可以慢慢地思考,怎样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了。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采取以下的心态会比较有益,首先,必须接受自己的“有心理问题”现实;其次,必须自己承担起克服心理问题的主要责任;然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或专业心理咨询。 怎样配合医生做好心理咨询? 为了配合医生做心理咨询,来访者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首先,必须为心理咨询留下固定的时间。这对于成功的心理咨询非常重要,因为,在一定时间内,施加恒定的咨询和心理影响本身,就是心理咨询奏效的基本因素,时间保证不了,咨询就无从谈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咨询时间总是改来改去的咨询是不会奏效的。这是一种对于咨询和改变的阻抗。通常心理咨询的频度在每周1至5小时,个别甚至可以达到10小时,总的疗程,根据疗法不同,时间长短不一,行为疗法可以是几个月,精神分析疗法需要几百小时,通常都需要几年,个别严重的,可能需要终生咨询。所以,决定咨询前,必须做好时间安排。 第二个必要准备,就是做好经济上的准备。心理咨询费通常是比较昂贵的,大约在300-400元/小时,平均每月的咨询费用,要在2000元左右。而且,大部分咨询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奏效,所以心理咨询的总费用大约在一万至两万元左右。在进行咨询前,必须对此有充分准备,量力而行。 第三个准备、也是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必须准备好承受咨询和改变过程中的痛苦。无论是行为疗法、森田疗法、或者是森田疗法,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都必须承受一些焦虑和痛苦,都必须面对、接受、承受自己的内心冲突,这是无论任何心理疗法都无法避免的。它相当于外科手术中,不可避免的疼痛和失血。这些痛苦在咨询的一定阶段,甚至会超过心理问题本身给来访者造成的痛苦。可以说,“小痛小悟、大痛大悟、无痛不悟”,没有痛苦的心理咨询,只能算做止痛针和麻醉剂,真正的咨询并没有进行。伴随痛苦和改变的心理咨询,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没有勇气承受咨询痛苦的来访者,是无法从真正的心理咨询中获益的。 在上述的准备比较充分之后,就可以与医生进行咨询了。咨询中的配合包括多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在咨询中尽可能做到真实,真实地表达和表现自己。其实,通常医生对来访者几乎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能按时与医生接触,一切就都可以听其自然了,听其自然,是最佳的也是最难达到的理想咨询状态。 决定心理问题预后的因素 心理来访者在心理诊所中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病能不能好?我的病治起来难不难?”通常咨询师很难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决定心理问题预后的因素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来访者的咨询动力,咨询动力越足、决心和恒心越大,治愈的可能性越大。 第二个因素是来访者与心理问题症状的和谐性,来访者越适应症状、对症状的排斥性越小,治愈的难度就越大。因为这类来访者的咨询需要两步,第一步,是增大来访者与症状之间的不和谐,然后,才能进入对心理问题的真正咨询。 第三个决定因素,是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通常情况下,精神分裂症对心理咨询的反应极差,可以说基本不适于心理咨询,顶多可以进行一些支持性的心理咨询。在适于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中,边缘型心理问题最难咨询,即使来访者非常配合,疗程也要在三、五年以上。相对来讲,神经症的咨询要容易一些,但通常也要三百小时以上的心理咨询。 第四个决定因素,是发病的病程和年龄。初发者、年龄小者疗效好,发病在一年内、处于青春期是最佳咨询时机,病程在三年以上,年龄超过45岁的心理问题来访者,咨询难度明显增大。 第五个决定因素,是来访者是否具有“心理学头脑”,换句话说,是否有一定的领悟力,缺乏必要的领悟能力,心理咨询将难以进行,心理问题也难以治愈。 第六个决定因素,是来访者的依赖性。依赖性越强、越难治愈。当您充分考虑了以上所说的五个因素之后,您就可以回答“我的心理问题能不能好?我的心理问题治起来难不难?”这样的疑问了。 心理问题咨询的常见误区? 在诊治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心理问题之所以治不好,是因为来访者陷入了某些误区。最常见的误区就是,来访者一味地去寻求特效疗法,什么特效药哇、什么高级仪器呀、什么外国疗法呀,凡是媒体上宣传过的,都要匆匆忙忙试一试,而每种疗法又都是浅尝辄止,忽视了调动来访者本人的内在潜力和能动性。 而调动来访者本人的内在潜力和能动性,恰恰是心理咨询的核心,也是咨询取得疗效的根本原因,如果忽视了核心和根本,咨询当然不会取得成功。 第二种常见误区,是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颠倒了医生和来访者间的主次关系。心理问题的诊疗与一般疾病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来访者是咨询的主体,医生是辅体。 如果把心理问题的咨询比做一次心灵手术的话,那么最合适、最理想的手术者并非咨询师,而是心理问题来访者本人,咨询师只是手术的助手和顾问,绝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只会拔苗助长。第三种常见误区,是来访者对于咨询的难度和所需时间估计不足。据研究,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有病态性格做基础,性格基础不动摇,心理问题的症状也将难以根除。而性格是在五岁以前的铸型作用形成的,五岁以后,就基本定型,一旦定型,终生难以改变。 我国的谚语里,也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说法,可见,心理问题的诊治原本就是艰难而漫长的。对此缺乏认识和没有足够的准备,陷入急于求成的误区,咨询就容易失败。 关于“心理问题咨询指南”,牵涉的问题很多,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透彻的,所以这篇文章,只能是蜻蜓点水地做一些简介。而且,有些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答案。以上的观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心理问题来访者有所帮助。 心理咨询是怎样进行的? 谈到心理咨询,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做思想工作、谈心、劝导、指导、讲大道理、说教,甚至有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和咨询师坐在一起侃大山。 其实,这都是大家对于心理咨询的误解,真正的心理咨询,与这些误解有很大不同。真正的心理咨询是不会进行指导和说教的,因为那样做,就意味着咨询师比来访者正确,就意味着来访者只是缺少一把解开疑团的钥匙,从咨询师那里要来钥匙,就万事大吉了。 临床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在人生的大道理方面,还是克服生活困难的勇气方面,来访者并不比咨询师逊色,他的问题并不在于他不明白某一个道理或者没有能力,而是他内心中有种无形的情感力量,在阻止他发挥自己的能力。心理咨询的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去发现这种无形的情感力量、发现它的来龙去脉、领悟它与自己问题之间的联系,最终消除这些问题。 心理咨询在形式上,似乎与两个好朋友间的谈话没什么不同,但是随着咨询的深入,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交流,就由词语层面转向情感层面,这时,来访者平素与别人交往时埋藏于内心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问题和情感冲突,会通过移情作用,活生生地再现于两人之间,再现在咨询师和来访者面前。所谓的脑子里面的心理问题,就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了。 此时,咨询师的人格魅力,有助于激发鼓励来访者的潜力,使他有勇气把自己的问题再现出来;咨询师的有关人性的理论和心理咨询技术,有助于启发来访者理解和领悟自身的情结和问题。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来访者的心理获得了成长、心理发育缺陷获得了矫正,阻止他正常生活的潜流逐渐得到消除,他的心理问题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康复。心理咨询就是这样进行的。 精神分析心理咨询怎样进行? 精神分析疗法之所以能够奏效,主要是源于以下两个对于人性的重大发现:一个重大发现是“强迫性重复原则”,即每个存在着童年心理发育缺陷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强迫性地在心理层面退回到遭受挫折的心理发育阶段,在现实中再现童年创伤和经历,重复童年期痛苦的情结和关系。比如,没有完成恋母阶段的具有恋母情结的男人,会不断地与女性构成实质上的心理恋母关系,而且关系的模式和内容,与童年期的母子关系会惊人地相似。 这就如同一个人会不断揭开蒙在伤口上的纱布一般,实际上是一种试图治愈童年创伤的本能努力,但是,这种努力会与童年期做过的努力的结果类似,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结果,失败会激发下一次的努力,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强迫性的重复。 这种强迫性重复,是所有心理问题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性的主要特征。第二个重大发现是“移情现象”,这个发现是附属于“强迫性重复原则的”,即强迫性重复的最主要内容是童年关系的重复,心理学称这种童年关系的强迫性重复叫做“移情”。就是说人会在强迫性重复的原则的驱使下,在现实中再现与童年期与父母形成的关系模式。 比如,一个从小就和母亲一起长大,而很少接触父亲的男孩,就会习惯性地认为女性比较容易接近,并且,比较容易和女性、尤其是年长一点的、与母亲在人格上比较相似的女性交往,形成比较亲密的关系。这是因为他小时候的情感模式就是如此,当这个人把这种与母亲形成的特殊模式拿来与其他女性交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移情出现了。 实际上,移情现象是无处不在的,广义地说,人类的所有情感都起源于移情。只不过心理问题来访者的移情,是建立在扭曲的关系模式之上而已。 如果我们承认“强迫性重复原则”和“移情现象”的存在,理解精神分析疗法的进行就比较容易了。可以说,精神分析疗法就是在“移情现象”的基础上展开和进行的,没有移情和反移情的心理咨询,绝对不是精神分析咨询。注意移情、分析移情、澄清移情,就是精神分析咨询的核心工作。 移情现象从来访者与医生接触的一瞬间就已经开始,换句话说,每一个人与别人见面的一瞬间,就要判定面前这个人与自己过去经历过的哪个人相似,然后,就把那个相似的人际关系模式拿来使用、用于移情。比如,一个和医生通起话来就没完没了、一再要求医生做出各种保证的来访者,通常是一种严重依赖型、母婴型、共生型移情的人。 一个来诊时非常守时、很小心地回手关门,有板有眼、不露情感地与医生交谈的,就是一种“无关系式”的移情模式。只要来访者和精神分析共处一定的时间,来访者就会把自己在童年其间形成的关系模式,移情到精神分析师身上,这个来访者的情结和问题,也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精神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如果把心理诊所比做是心理手术室的话,那么,就可以把移情比做是在手术台上暴露病灶的过程。比如,一个因为失眠来就诊的人,在接受了一段精神分析之后,她告诉医生,她现在每天睡不着觉,是因为担心医生不喜欢自己。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她才发现,因为小时候缺少母亲对于自己的肯定,而特别缺少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的缺乏导致严重焦虑,从而引起严重失眠。她把这种童年的感觉和关系模式,带到了与精神分析师的关系之中,把对于母亲不喜欢自己的担心转移到了医生身上。这样一来,无形的、看不见的、潜意识层面的心理冲突和情结,就通过移情的方式活生生地展示了出来。只要这种移情模式在精神分析过程中得到矫正,她的心理问题就可以被彻底治愈。 移情的出现只是精神分析咨询的第一步,随后,还必须通过解释、澄清和修通这些过程,才能真正完成精神分析的咨询。在移情的过程中,她可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双亲的一些正面或者负面特征,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好象医生真的在心理上就与自己的双亲一样,她会象爱或者恨自己的双亲一样,以移情的方式去爱或者恨精神分析师。但是,精神分析师实际上是另一个人,一个没有来访者父母身上那些明显缺陷的、人格比较健康完整的人。在这种移情关系中,医生充当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屏幕和容器,“屏幕”是用来上演来访者的童年经历的和感受的,“容器”是用来无条件地接受和寄存来访者的过去和现在的所有情感内容的。逐渐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来访者会慢慢发现,“电影”只是过去的被放大和扭曲了的情感碎片,与现实中的“屏幕”是两回事;医生对于来访者的无条件接受和容纳,使来访者有机会和能力正视和澄清移情与现实的区别;并借助医生的“镜子作用”和“模版塑型作用”,使来访者的人格模式发生根本性的逆转。过去的记忆和经历,就不再会影响来访者,而那套与精神分析师一起建立的新的人际交往模式会内化到来访者的潜意识中,成为来访者人格的核心部分。 这时候,他的潜意识得到了修通,精神分析也就大功告成了。 以上这些对于精神分析的描述,只能算做是一种卡通式的描述。实际上,精神分析的过程远比所描述的复杂。因为精神分析过程必须与来自来访者维持旧有模式的惯性和阻抗斗争,整个过程是一种拉锯似的、螺旋式的、进两步退一步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难以言表,只有处于精神分析中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精神分析的频率在每周1——5小时之间,通常1-2小时/每周,大部分可以在100——300小时之间的咨询长度内完成,个别的,甚至可以达到数千小时。精神分析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和频率下进行,这种设置本身,就是咨询奏效的重要元素之一,因为连续性和恒定性的关系,是咨询奏效的关键因素。一个连续性比较差的精神分析,意味着预后不良。 来访者可以躺在床上,也可以坐在椅子里面。可以自由联想、可以分析梦,可以讨论阻抗或者移情,有时侯,会谈到性,也可以一声不响一直到结束。整个的气氛是非常自由随意的,当然,有时侯也会有剑拔弩张的时候,这通常意味着出现了负移情,这种时刻,也是咨询的最关键时刻。咨询能否深入、精神分析师的功力如何、心理问题来访者问题的严重性怎么样,在这个阶段,也就暴露无遗了。 总之,精神分析咨询没有非常固定的外在形式,重要的是,在精神分析师的人格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催化”下,来访者潜意识的人格悄悄发生了有益的改变。[苏] A怎样选择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可以根据以下三点,选择心理咨询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生的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对来访者的影响,是心理咨询能够奏效的根本原因。人格是难以客观评价的,主要凭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就是在与医生有了初步接触之后,产生了信任和喜欢的感觉。即使这个心理咨询师的人格是基本健康的,也不见得适合所有来访者。因为研究表明,并不是一个心理咨询师能够适合所有类型的来访者,只有医生与来访者的人格比较匹配的,才能产生比较理想的咨询效果。因而,那些在初次见面,容易使来访者产生好感的医生,可能对这个特定的来访者更有帮助。 第二点,就是医生的理论水平。这可以从其所受的教育、所获得的学位、所受的训练、以及咨询过程中对于心理问题的解释,得到间接的了解。 第三点,就是咨询技术。咨询技术包括倾听技术、解析技术、修通技术等。对于技术水平的了解,可以通过咨询师工作经历的长短、咨询过程中对于节奏的把握、关键点的切入能力、核心情结的深入透彻理解力,来逐渐进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术界或心理咨询的同行那里,了解咨询师的背景和能力作为选择心理咨询师的参考。 总的说来,那些看起来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令人信任和喜欢,有医学或心理学背景、学历较高、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年龄在30岁,最好在中年以上、得到专业心理咨询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可能是比较适合的心理、咨询师。最终是否适合,还是要靠来访者自己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去实际感受。当您考虑了上述的一些参考条件后,可能会使您的选择效率更高。 B讲真,到底什么样的咨询师才是专业靠谱的? 专业性 1. 学历重要吗? 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学历,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如果这位咨询师有很好的学历,那也意味着他在过去和未来的执业过程中,有比较好的学习能力做保障,而如果这位咨询师获得的是心理学、医学背景的学位,那他们在心理咨询师的受训中就会积累了更丰富的基础经验。 你需要知道,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 但是,比学历更重要的,是受训背景。 2. 受训背景 系统的专业训练是能成为一个合格咨询师的专业保障,一个咨询师应该接受的系统 训练包括: (1) 理论学习 国内早期在业内口碑最好的几个训练项目有:中德班(精神分析组、家庭组、行为组)、中挪班(精神分析)、capa(精神分析),后来又有中美、中法等训练班。 心理咨询是专业工作,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在他的受训过程中可能要花费将近十年的时间来完成基本的学习,所以连续的、系统的培训是很重要的。 (2)个人体验(自己接受治疗) 什么是个人体验? 个人体验就是咨询师在受训过程中,接受自己的咨询师心理咨询的经历。 个人体验为什么那么重要? 个人体验对于一个咨询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因为这是向咨询师学习如何做咨询的过程,再一个是保证咨询师的人格足够健康,从而避免咨询师个人问题影响咨询过程的保证。 当然,充分的个人体验对于咨询师自己的从业过程也有保护意义,咨询师在受训过程中个人成长得越健康,在咨询工作中也就更多避免与求助者的创伤产生共震。 (3)接受督导 什么是督导? 督导就是在督导师的帮助下,学习做心理咨询的过程。督导是咨询师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临床的过程。督导的过程保证了理论能够灵活的应用于实践,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可能。 咨询师为什么要接受督导? 督导是一个咨询师在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督导的方式分为两种:个体督导的学习可以帮助咨询师非常细致的学习如何捕捉咨询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如何理解和处理咨询过程中的细微互动的过程,是督导老师针对咨询师提供的个性化教学; 团体督导是一个督导老师同时提供给几个咨询师的共同指导,团体督导更多侧重对于案例的理解。个体督导的学习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4)临床个案时数 在完成以上三项基本训练的基础上,临床个案时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个案时数是指依据某个咨询流派的理论体系所做的心理咨询时数,而不是指精神科的医学临床案例时数。 对于业外人士,并不太有渠道了解这些专业维度。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可以要求咨询师提供他的受训情况说明,包括上面提到的受训时数、接受督导时数、个人体验时数、个案经验时数等,现在是在独立执业还是在督导下做个案等等情况。向求助者提供这些情况的说明,是咨询师的义务,所以不必因为想了解这些情况而难以开口。 那如果咨询师不专业不靠谱,可能会发生什么? 现在国内的情况是,很多刚刚拿到咨询师证的人就开始做咨询,并没有接受足够的系统专业训练。 事实上,心理咨询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咨询师的人格足够健康,而普通人是很难知道如何筛选一个合格的咨询师的。 而且国内目前寻找合格咨询师的途径并不畅通,所以很多人会上网搜寻,但很多网站的并不会去遵守咨询设置,或者推荐的咨询师不靠谱,所以很容易伤害到求助者,从而让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失去信心。 简小单插入:如果我们生理上生了病,很自然我们会去找医生,病再严重点可能需要动手术。而如果我们去做心理咨询,咨询师并没有一把你看得到摸得着的一把"手术刀",也不像给身体上做手术一样,你能看到、摸到、感觉到病变的地方明显的被切除了、缝合了、不流血了、不疼了。 所以如果没有以上4点的保证,一般人是无法在短时间单单凭自己的感受去判断自己对面的咨询师是否专业靠谱的。 而我下面说的简单心理的咨询师入驻标准,并不是为了做广告吖orz,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为了确保每一位入驻我们平台的咨询师都是专业、靠谱的、可以被信任的,他们必须满足: 完成至少一个心理咨询/治疗长程培训(2年或以上)。 接受个别督导60小时以上,或参与团体督导60个session及以上,或从业不满5年,应继续接受督导。 正在接受个人体验,如果个人体验已结束,需100小时以上个人体验(如果是精神分析,则需300小时) 从业两年,小时数1000及以上,或总计小时数2000以上。 满足以上条件的咨询师,由简单心理网站上两位咨询师推荐,可加入网站。若无简单心理网两名以上咨询师推荐,将提交一个不少于12次的案例报告,通过专家评审过后可加入网站。 节选:文|王雪岩 简单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
10:00-12:00  14:00-17:00

周一和周日为休息时间,具体时间可以在预约时灵活确定。休假:除公共节假日休息外,每年都会有常规4-8个周的学习和休假期,一般在8-10月和2-4月之间,具体时间提前一月通知。

工作室地址

大连市中山区上海路4号上鼎大厦,靠近新华书店。(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具体房间号预约后通知)

交通指南

乘车:多路公交车到友好广场或中山广场,新华书店左转100米既到,或上海路移动营业厅所在大楼。驾车:上鼎大厦周围车位非常紧张,请注意这点。